彩88-安全购彩

经验交流

 落实科技赋能,驱动审计工作—基于审计模型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审计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1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内部审计要克服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要提供更具战略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审计建议,就必须向审计技术方法创新要质量、要效率。内审人员要提升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探索多种科技手段与内部审计的有机融合,通过实施非现场审计、联网跟踪审计、实时监控预警等新模式,建立信息化审计管理平台,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工作水平,进一步拓宽审计视野,创新审计思路,提升审计的广度、深度和效率,为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而审计模型正是落实科技强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武装头脑

  没有统一、明确的思想,就没有坚决的落实,审计模型构建工作具有长期性、持续性、连贯性,一旦思想出现动摇,意志不够坚定,就会功亏一篑。模型建设工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审计单位、审计人员,静下心,明确思想,坚定信念,用理论武装头脑。 

  1. 以“科技强审、科技赋能驱动审计工作发展”为指导思想。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具体落实,也是对审计工作发展方向的明确执行。

  2. 以“五个结合”,助力审计模型构建工作有效落地。五个结合即:“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创新与传承相结合、少而精与大而全相结合、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通过五个结合持续推动审计模型构建工作。

  3. 以“五库五享”模式,明确审计模型构建工作的目标。将审计模型构建工作作为抓手,挖掘数据信息价值,实现审计与业务数据、资料共享,为数字化审计提供条件,助力推进“科技强审、科技赋能”。  

  4. 以“审计模型体系”,清晰审计模型构建思路。对模型构建工作从宏观层面进行整体把握,同时清晰审计模型构建各阶段思路,把握模型建设与数据字典建设的逻辑关系。


  二、强化具体措施落实,笃行实做

  审计模型构建工作,核心在于两方面工作的落实,一是数据字典的梳理,这是关键,也是基础,只有对所处单位、公司的系统全面掌握,梳理出准确、完整、清晰的数据字典,才能保证审计人员建模时有数据可依,不然审计模型构建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二是审计模型构建,这是成果显现的环节。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构建审计模型,决不能建立狭义的模型,审计模型应是广范的,包括不限于“审计经验的转化”、“审计典型案例的转化”、“系统内现有模型”、审计人员通过其他工具自建模型等。同时模型的表现形式也不应是单一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不限于审计系统内的具体模型,文本展现,图形,影像等,应该鼓励审计模型建设的多样性。

  1. 数据字典的梳理方法数据字典的梳理是项庞杂的工作,具体可按照“系统——数据表——字段——主字段”,只有这样一层一层梳理,才能得出清晰准确的数据字典,为审计人员后续建模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数据字典梳理后,呈树形图形式,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梳理出的数据字典一定要找出主字段,主字段的特点就在于“唯一性”,这在建模过程中至关重要,主字段因其唯一性,故可以与其他表做关联分析,同时避免模型疑点数据输出的重复性,产生的垃圾数据。

  2. 审计模型构建的方法审计模型构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展开,一是审计人员过往自建模型;二是典型案例转化模型;三是审计经验转化模型;四是过往审计模型的更新、优化;五是新建模型。所有模型的构建都建立在对各项业务流程的熟练掌握,同时各项业务流程的变化,也促进审计模型的更新优化。

  3. 数据字典梳理与审计模型的关系为更加清晰表述数据字典与审计模型构建的关系,特以释义图形式予以展示,以充分明确两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对模型构建工作的整体思路的展示。通过充分的数据梳理工作,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人员就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 存在的疑点,利用多种工具开展深入数据挖掘。具体工作流程示意图如下。 数据字典的梳理建立在对单位、公司系统的全面掌握、梳理的基础上,同时得出审计数据、应用审计分析工具的关键,通过审计模型的建立、梳理,同时也可以对数据字典提供支持,结合目前工作实际情况,对审计模型的构建掌握系统内部元数据的情况。

  审计模型数据的审计疑点应定期进行抽检,以查看模型是否运行错误或者输出疑点冗余、不准确等问题,并对模型提出修改、更新意见。

  审计疑点输送至审计作业单位后,应及时下发核实, 通过核实进一步验证审计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及时发现模型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更新意见。

  审计报告出具后,提出审计建议,要查看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是否涉及公司系统性问题,并对症提出审计建议, 优化信息系统。

 

来源:审计实践,略有删改。

附件下载: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